四川汉族古时取名习俗解析
四川地区汉族过去的姓名字辈习俗与取名习俗
本文将探讨四川省汉族过去的命名习俗和命名习俗。
1.世代、姓氏和名字
(1)世代通常被称为派系、行号和派系顺序,用于表示血缘顺序。
同一个家族。
命名序列。
清朝、民国时期,四川居民的名字通常由三个字组成。
第一个字符是姓氏,是祖辈传下来的,不能更改。
第二个符号通常是世代符号(也有少数家族将世代符号放在第三个符号中)。
第三个符号由父母(通常是父亲)占据。
世代所起的名字称为“姓”和“谱名”。
据《明史记》卷一百列王表:洪武年间,太祖见自己子孙众多,又怕名字重名,就画了二十个十字架。
东宫北王各行。
一字代表一命,规定子孙按辈分赐双名。
上面的字符根据世代命名,下一个字符根据世代命名。
根据“五行”的部首(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的顺序)命名。
明朝蜀王统治蜀国200多年。
蜀王皆按辈分命名,这对四川的命名习俗影响很大。
到了明朝中后期,辈分命名在四川广泛推行。
例如,四川灌南的蒲氏家族是按辈分命名的,至少是入川后的第五代。
李家瑜将军的祖先洪崖李氏,在明代也是按辈分命名的。
清朝皇室也严格按照辈分选名,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纷纷效仿。
清初,外地移民迁入四川后,相当一部分人重建《子家谱》作为“第一批移民”,有些人仍然沿用人物以前的家谱。
少数移民初到四川时,并没有按辈分命名,或者说,他们没有辈分。
但过了两三代,名字就确定了,子孙就可以按辈分命名了。
一代。
例如,大邑县城东北6公里处有郭家坝、郭山沟,是郭氏家族的集中地。
他的第一位移民祖先郭芙于清初抵达四川。
那时,他的名字与他的资历并不相符。
三代以后,按辈分称呼。
按照辈分起的名字就是氏族的名称。
宗族名称,四川人通常称其为“大名”。
《紫根谱》中的词单独看似乎没有多大意义,但组合在一起往往会构成一首意味深长的押韵诗。
总而言之,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艰苦奋斗,尊老爱幼,诚实忠孝,诗书传家。
确定字辈有几个重要的原则:祖先一旦确定,子孙就不能改变,同一代字内无论多强,最后一个字在前时,应避免相同的字。
;一代树开始使用时,族长或父母负责为后代编制新一代家谱。
新家谱和旧家谱的字数必须相同。
例如:洛江李氏(调原)家族的世代序列:“朝廷秉持道义,朝廷绿化。
孝友家誉久远,祖宗功德万古。
””
蒲氏第二次巡贯灌南世代传承如下:“金殿尊祖,华天显血统,荣耀新盛”美丽,秀发茂盛,事业兴盛,长寿昌盛,功德代代相传。
”世代,天锡有德,业广有德。
”
遂宁板江洛布沟罗氏世代:“绍园”镇国,西登苑;洪开经云,大器文人;魏世光贤,其德长明;精忠孝诚,长信也。
”
双流刘家。
据《周易》卦,初代名贤、恒,有晋、太、干、乙、禄、风、岁、生、符、巳、巽、巽等十六卦。
、石和孟。
还规定每一代都要按顺序命名。
五行,即水、木、火、土、金,是这个名字的部首。
比如“贤”字,名字的部首就应该是“火”;恒字者,其名须以土为部首;
浦江李氏一代:“洪汉王朝崛起,家国兴盛,天心在此,祖宗世代存续。
对大邑刘氏的评价如下:“应超芳继汉,为文远世德朝官。
懂得兴旺、保道、说善言。
多做善事,得到更多的福报。
根坚直立,万代同源。
”
有两个相同的字。
几代人以来,还有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消除混乱。
例如,大邑灌口牟氏家族的名字是:“秉文家大,读书好,有成就。
他修身养性,崇尚道德,行善积德,维护和平。
“里面有两个角色。
谱系中明确规定,命名时,世代中的第一个征象“业力”必须放在双名的下一个征象中,即必须放在第三个征象“业力”;在双重名称中,名称的最后一个字符是名称中的第二个字符。
(二)氏族名称按照四川旧俗,只有父亲、祖父或长辈才有权为家族选择氏族名称。
孩子。
不同地区、民族的具体命名时间并不完全一致。
有的发生在婴儿出生后几天,有的发生在满月后,有的等到孩子三岁以后。
近代四川的许多名人,几乎都是按辈分命名的。
例如:张大千,本名张正权,是根据张氏家族的血统而得名,按照“诚实之上”的原则而命名的;巴金,本名李耀堂,因此得名。
在李之后;家庭“陶尧治国,家业兴旺,勤勤恳恳。
”修身养性、留书香至终生的人所选择的。
他的祖先是从浙江嘉兴迁来的,新一代巴金是到蜀后的第二代。
李介珍的祖先进入四川后的第五代,开始按辈分称呼。
李杰珍的父亲按照辈分给他取名李家祥,“诚信世袭,诗文耐久”。
按照清朝的习俗,妇女一般不取姓氏,也没有正式的名字。
比如你的真姓是张,嫁入李家后,就叫李张。
将丈夫的姓氏放在前面,将父亲的姓氏放在中间。
这体现在姓氏“若嫁”上。
鸡,跟着鸡走;嫁狗就跟着狗”和“嫁女人就是浪费水”的社会观念。
例如,李泽仁(1891-1962)的曾祖母李周、祖母李鹏、母亲李阳常被称为周、彭、杨。
族名的主要作用有三:体现家族世袭关系,让家族子孙能够有序、清晰地象征性地传承下去,明确反映每个人在家族链条中的地位。
血统;姓氏进一步巩固了氏族的地位,印记是防止后代联姻的有力手段。
宗族(比古代的“同姓禁婚”更进了一步),以及不通过家谱和姓氏通婚的近亲;了解家族奋斗史,宣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,弘扬尊老爱幼、团结互助的美德。
五四新文化运动后,一些媒体和进步人士主张“一名制”,反对将人名分为氏名和爵名。
不过,影响很小。
全市只有少数人响应,绝大多数人确实实行了双名制。
新文化运动后,政府开始要求妇女登记时提供姓名,并开始赋予女孩姓氏和头衔。
许多过去没有名字的女性也在这一时期为自己取了名字。
未婚女性通常由父亲照顾,而已婚女性通常由丈夫照顾。
(三)字号
过去,四川人的名字除了姓氏外,还有一个字,也称为字号或字号。
字体大小和字面姓氏之间通常存在某种关系。
正如罗挺所说,有了张博这个客气的名字,他就能在法庭上表现出色,写出最好的文章。
当然,这是因为为他命名的人真的希望他的儿子成功。
李杰给女儿赐姓李远山。
据“远山如菊花”所说,菊花指的是眉毛,他们也给它起了个名字“李梅”。
标准的说法是:李。
远山,又名梅。
选择字体大小需要一些文化知识。
此前,在四川中部农村地区,当孩子们“开悟”学习时,通常会请老师或算命先生为他们做这件事。
。
20世纪30年代以后,地方政府开始在户籍、征兵、税收、入学、招工等方面实行“一名制”,即只认一个名字,注册者可以选择氏族名称和头衔。
当时,四川人大多认为宗名比家喻户晓。
一般只能由族人起名,外人不得随意起名。
他们通常选择昵称。
户口登记。
因此,民间实行宗姓与爵名并行的制度。
当时的报刊也普遍采用氏名与头衔并用的现象。
20世纪50年代以后,人民政府实行一人制。
一人制不仅适用于户籍登记、劳动力招收、招工招生等方面,也适用于报纸、广播等媒体。
从现在起,大多数家庭给孩子起名字时,都只用一个名字。
大多数家庭只使用姓氏,即按照辈分给孩子起名字,而不再使用那个名字。
在此期间,一些家庭只给男孩起姓氏,而给女孩起其他名字。
20世纪50年代以后,很多传统宗族习俗被认为是“封建残余”而被禁止,四川人的命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。
首先,有人认为名称只是一种象征,没有实际内容,可以随意改变,甚至完全否定代号是“封建文化”因素的观点。
结果,许多人不再按辈分来称呼自己。
许多与政治运动相关的名字开始出现。
如“抗美”、“援朝”,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。
文化大革命期间,人们改了原来的名字。
一时间,“伟东”、“伟红”、“永歌”、“向东”等时髦名字大量出现。
20世纪80、90年代,人们兴起了同名的风俗。
这一时期出生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名字,而且同名出生的孩子比例也相对较高。
高的。
通过名字已经无法区分代际血缘关系,很容易得出不利的结论。
乱伦的后果。
(一)时代特征
除了上述基于世代的名字外,四川人还有一些有趣的特征。
从城乡差异来看,农村人倾向于选择简单的名字,而城市人则倾向于选择优雅的名字。
用行业术语来说,商人的名字强调金钱,士兵的名字强调武术,老师的名字强调儒家思想。
从时代特征来看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命名特点。
例如:清代、民国时期,四川人在名字中经常使用与传统文化、传统思想、传统道德规范有关的词语:忠、孝、仁、义、信、惠、亭、其次,按尊卑顺序命名往往是一种习惯。
常见的:
1.以伯、中、吉为序,视辈而用第三字。
2.五行土为序,具体选择方法有多种:(1)用其部首:例如,boss给老二起名时,在旁边用铁、铜、铍等符号金子。
为第二个孩子命名时,请在树旁边使用“象”、“林”、“吉”、“结”等符号。
属性相同、意义相近的词,如:如金铜、木木、水雪、火雷、凶、日、地山等。
(3)直接用该词。
3、数字按顺序排列,数字称为大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。
1950年初,四川解放,有人给孩子取名“解放”、“新生活”。
1958年,“大跃进”、“三红旗”和“人民公社”计划启动。
很多人给孩子起了“跃”、“跃”、“红旗”、“功”、“公社”四个字。
和“公社”。
姓名。
大跃进后,城镇里给孩子起独立名字成为一种时尚。
张伟、李伟、王军这样的名字几乎随处可见。
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,孩子们经常以“红”、“东”、“冰”和“卫”来命名。
从传统的角度来看。
20世纪70年代之前,四川人普遍希望多生孩子,这也体现在他们的名字上。
许多人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“德(德)群”,希望能生出一个不同的群体;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儿,有人称他为“赵(朝、赵)弟”或“生弟”,希望能吸引弟弟。
20世纪80年代以后,一些人给孩子起了“洋名”;20世纪90年代,电脑和互联网开始流行,一些人也喜欢用电脑和互联网上的术语给自己的孩子命名。
,如:Moton、Inte。
分名的习惯导致中小学同名学生泛滥,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。
(二)昵称
昵称又称奶名、宝宝名、小孩名。
通常,孩子在生日时或几天后会被随机命名,这并不好。
父母有权给孩子起小名,甚至其他长辈、邻居、兄弟等也可以给孩子起小名。
四川居民认为,如果小名便宜,孩子的成长会更容易。
因此,“Guvazi”和“Livazi”是最常见的。
还有按出生顺序分类:“大娃子”、“二娃子”、“三娃子”、“大妹子”、“幺妹四”等。
郭沫若曾写道:“我母亲说,在怀我的时候,她梦见一只豹子幼崽咬了她的左臂,然后就醒了。
所以李杰珍出生的时候,我的小名就是文宝。
”端午节刚过,父母就给他起了小名“端端”,俗称“端娃子”。
(三)昵称、昵称、绰号
四川民间至今仍有给人起昵称、昵称、昵称的习俗。
一般来说,外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,并且当事人不一定知道或同意。
一些参与其中的人觉得这些绰号非常不愉快。
选择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:
按生理外观。
脸上有麻子的人,常被姓氏称为“麻子”;身材矮小的人,常被称为“麻子”;个子高的人被称为“大人物”;双腿截肢的人通常以其姓氏命名为“G#”;双手被截去的人被称为“利爪人”;被称为“厚”;戴眼镜的人被称为“眼镜人”或“四眼狗”。
进入20世纪80年代,外人常常将戴眼镜的中青年男子称为“眼哥”,他们并不认识。
按职业。
例如,一位名叫范的制壶师被他的熟人称为“奖牌获得者范”。
20世纪80年代,男性出租车司机常被称为“哥”,女性司机则被称为“姐”。
据他的事迹记载: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杀了不少人,人们称他为“赵屠夫”。
李杰珍是班上的学长,很有魅力。
同学们都叫他“李达”、“景公”。
最高程度:比如一个叫孙的医生,常被称为孙医生。
(四)昵称
主要流行于知识阶层。
使用化名的原因极其复杂。
早期,许多知识分子发表文章时都使用笔名,以避免“文学监狱”。
例如,四川著名学者郭沫若就使用了30多个笔名。
李泽仁,四川著名作家,青年时期用笔名“老拉兰”创作小说。
李耀堂,笔名巴金。
这种习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存在。
20世纪80年代以后,作品发表数量、影响力等与技术职称评价相关,使用笔名的人数明显减少。
如今只能在文学艺术界中见到。

兄妹的名字取名,中间那个字能不能用一样的字?
当然,在大多数家庭中,兄弟姐妹的名字都是相同的。相关文章

孩子名字带一字,真的有那么多讲究吗?
2024-12-27 01:04:11
2024最火游戏昵称盘点:个性独特,助你...
2024-12-08 21:40:02
2024新生宝宝取名大全:精选200个寓...
2024-12-10 03:17:09
精选男孩名字:两字魅力,成长指南,父母期...
2025-03-15 14:33:21
精选覃姓女孩吉祥名字推荐:美丽与寓意并重
2024-12-13 02:11:35
四画吉祥字精选:为女孩取名的好选择
2024-12-14 11:47:07
古诗词中的男孩名字寓意解析与取名建议
2025-03-17 09:15:34
余姓男孩名字精选:寓意美好,寓意深远
2025-03-26 22:18:00
解姓男孩名字精选:寓意美好,助力成长
2024-12-27 18:39:24